当前位置:首页 > 护肤品 > 正文

燧鲷介绍台湾海岛濒危物种“鹦鹉螺”,为何被称为开启核潜艇的钥匙

摘要: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台湾海域现神秘玩意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台湾海域现神秘玩意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燧鲷...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台湾海域现神秘玩意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台湾海域现神秘玩意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燧鲷>先容/h2>

燧鲷科鱼类的外形属侧扁形,且鱼体侧面略呈椭圆状,头部比较大,约占身体的三分之一,具大型之黏液腔。吻部短小而圆钝;口位于前端,属「端位」或「前位口」,口大并且由前端往後下方斜裂。燧鲷的眼睛算是中大型,由于大眼与斜裂的口形,让燧鲷看起颇为凶恶。体被鳞片有圆鳞或栉鳞,与其他部分的鳞片比起来,侧线鳞片或多或少扩大,而在鱼体腹部有明显的稜鳞或稜突。

分布>地区/p>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燧鲷介绍台湾海岛濒危物种“鹦鹉螺”,为何被称为开启核潜艇的钥匙 护肤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深度分布: 深海底栖

特 徵: 具眶蝶骨,腹鳍 1硬棘,软条 6-7;背鳍硬棘3-8,软条10-19;臀鳍硬棘 2-3 ,软条8-12。腹部鳞具鳞脊。种间的鳞差异颇大,部分种类具有发光器,最大可长至55c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8属44种,而台湾地区共发现3属3种。此科的鱼分布深度由100m-1500m。在某些地区(如澳洲)此科的其中一种具有相当的鱼类资源,为重要的渔获对象,一次捕获量甚至达到数百公吨,但在台湾地区仅捕获到体型较小的种类,对于其鱼类资源仍有待>开辟/p>

燧鲷科

科 名: Synaphobranchidae 合鳃鳗科

分类:金眼鲷目

生态:深海中型底层。

生物>特性/p>

燧鲷科鱼类的背鳍具硬棘,与後面的软条是相连的,并无明显之缺刻口,背鳍的硬棘有3-8条,软条则有10-19条。臀鳍有2-3条硬棘,软条有8-12条,胸鳍属于中大型,位置偏下侧方。鳍有一条硬棘,而有软条6-7条,尾鳍是属叉形,尾鳍基部的上下侧都具有数枚的棘状鳞。

种类分布

燧鲷科鱼类分布的地理位置颇广,全世界三大洋都可看到它的踪迹,属深海中型底层鱼类,体长最大可达到五十五公分左右,有些种类还具有发光器。全世界发现的燧鲷共有33种左右,而在台湾海域出现的仅有6种。

濒危物种“鹦鹉螺”,为何被称为开启核潜艇的钥匙

1800年,美国工程师罗伯特·富尔顿为法国人设计了一艘潜艇,下水时给它取名叫做“鹦鹉螺号”;1869年,法国人儒勒·凡尔纳发表了他的著作《海底两万里》,其中那艘行走两万里的潜艇名字,也叫作“鹦鹉螺号”;1954年,世界上第一款核潜艇在美国的格罗顿下水,它的名字同样也叫做“鹦鹉螺”......

其实,历史上叫做“鹦鹉螺”的潜艇不止这几艘,而且,也并不是只有潜艇才叫做“鹦鹉螺”,许多的普通战舰也被称作这个名字。

那么,鹦鹉螺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曾经的“海洋霸主”

让我们将视线转回5亿年前,时间刚刚进入奥陶纪。

此时的地球海洋中,称霸了寒武纪时期的奇虾已经没落了,这个寒武纪时期最庞大的动物已经渐渐地消失在了茫茫海洋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进化出了坚硬外壳的海洋节肢动物,比如海蝎子、鲎,还有三叶虫等,它们依靠着进化出来的坚硬的外壳作为保护,使得海洋里的捕食者们拿它们没了办法,而它们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海洋中到处都有它们的存在。

就在这个时期,又一种海洋生物出现了,它们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局面,也让这些节肢动物们一下子回到了食物链的底端,而它们,就是鹦鹉螺家族。

鹦鹉螺也有很多分类,其中最大的就是大鹦鹉螺,那时的大鹦鹉螺最大能到什么程度,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不过,很多科学家猜测,大鹦鹉螺的体长最高可以达到十米以上,再加上它们那圆锥一样的体型,活脱脱就像一艘现代的小型潜艇。

那时的大鹦鹉螺,在海洋中几乎是“顶级杀手”,没有哪个物种能够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而因为前期节肢动物的大量繁殖,使得大鹦鹉螺的食物也是相当的充足。它们就像潜艇一样航行在海底世界,而当发现海底趴着的“猎物”时,它们就会迅速地垂直下潜,伸出全部的触手将其死死地缠住,然后再一点一点的在嘴里咬碎它们的外壳,吸食掉里面最美味的部分。

这样的捕食戏码每天都在上演,节肢动物面对无比残酷的生存环境,不得不另寻活路,最终选择了向陆地迁移,以此来摆脱大鹦鹉螺的威胁,可以说,大鹦鹉螺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陆地生物的出现。

独特的身体构造

大鹦鹉螺的身体构造非常独特,这也是人们将其与潜艇联系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鹦鹉螺拥有一套非常独特的水下航行系统。首先,它们的螺壳由两层组成,外面是一层瓷质物质,而里面则是珍珠层,这让它们的外壳看上去更加坚硬一些。如今的许多潜艇在设计上使用了双壳体的构造,这样的构造让潜艇的耐压能力变得更强,即使是被对方鱼雷击中,也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增加了潜艇的生存能力。

鹦鹉螺的螺壳内部同样特殊,里面并不是一个整体空间,而是被分割成了许许多多的小腔室,即使是现存的小鹦鹉螺,虽然整个螺壳也就20厘米左右,但里面的腔室数量却可以达到38个之多。这些被分割开的腔室,正是鹦鹉螺储存气体的地方,也是它们上浮下沉的关键所在,它们之间由一根体管相连,靠着吸水和排水来控制上浮和下潜,潜水艇的设计原理正是借鉴了鹦鹉螺的这种独特方式。

鹦鹉螺与潜艇

除了上面所说的身体构造的原因外,人们将鹦鹉螺与潜艇联系起来的原因还有这么几点。

一个就是鹦鹉螺曾经的海底霸主地位,制造者希望自己设计出来的同样在海下航行的潜水艇能像其仿生对象一般,成为海洋装备中的“霸主”。

再有一个就是鹦鹉螺的生活习性属于昼伏夜出型,白天的时候经常在海底休息,只有到了晚上,才是他们活跃的时段,对猎物在不经意间发起攻击。而潜艇同样属于海洋里的“幽灵”,它们像鹦鹉螺一样有着优雅的体型,而这份优雅之下却是要人性命的杀器,同样于不经意间发出攻击。

结束语:奥陶纪的那场大灭绝,让生活在水里的鹦鹉螺差点灭种,巨型鹦鹉螺从此销声匿迹,而残存下来的鹦鹉螺,经过这数亿年的演变,其外形以及生活习性等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它们也被人们称为“海洋中的活化石”。不过,这曾经的海洋霸主,如今的生存环境也是堪忧,甚至有人将它们比作“海洋里的大熊猫”。

到此,大家对台湾海域现神秘玩意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台湾海域现神秘玩意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